- 手機:
- 15830282076
- 電話:
- 13284385666
- 郵箱:
- 632469545@qq.com
- 地址:
- 安國市路景水泵工業區
砂礫泵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過葉輪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,將含砂礫的固液混合物從進口吸入、加速后從出口排出,本質屬于 “離心式雜質泵”,但針對砂礫的 “高磨損、高濃度” 特性,在水力結構和過流部件設計上做了特殊優化,具體可拆解為 “吸液 - 加速 - 排液” 三個關鍵階段:
一、核心工作流程:離心力驅動固液混合物輸送
砂礫泵的工作過程圍繞 “葉輪旋轉產生的離心力” 展開,需同時滿足 “輸送液體” 和 “攜帶砂礫” 的雙重需求,具體步驟如下:
吸液階段:形成低壓區吸入混合物電機驅動泵軸帶動葉輪高速旋轉(轉速通常 1450-2900r/min),葉輪內的固液混合物(砂礫 + 水)隨葉輪葉片做圓周運動,在離心力作用下被甩向葉輪邊緣,導致葉輪中心(進口處)形成低壓區(壓力低于進口管路壓力)。此時,進口管路中的砂礫混合物在 “壓差作用” 下,自動被吸入葉輪中心,完成吸液過程。
關鍵設計:砂礫泵進口通常為 “大口徑、短流道”(如進口直徑比出口大 10%-20%),減少砂礫吸入阻力,避免進口堵塞。
加速階段:葉輪傳遞能量給混合物進入葉輪的砂礫混合物,在葉片的推動下隨葉輪繼續旋轉,同時沿葉片流道向邊緣移動。此過程中,葉輪通過 “離心力 + 葉片推力” 將機械能傳遞給混合物:
液體獲得動能(流速提升至 10-20m/s)和靜壓能(壓力升高);
砂礫(粒徑通常 0.1-50mm,甚至更大)依靠液體的動能被 “攜帶”,隨液體一起運動,避免因重力沉降導致葉輪堵塞。
關鍵設計:葉輪葉片為 “短而厚的直板型” 或 “半開式結構”,葉片數量少(通常 3-5 片),流道寬(比普通離心泵寬 30%-50%),既能減少砂礫對葉片的沖擊磨損,又能避免砂礫卡在流道內。
排液階段:蝸殼收集并排出混合物被葉輪甩出的高速固液混合物進入泵殼(蝸殼),蝸殼的流道截面從 “小” 逐漸變 “大”,混合物的流速逐漸降低,根據 “流體力學原理”,部分動能轉化為靜壓能,使混合物壓力進一步升高,最終通過出口管路被輸送至目標位置(如砂石場沉淀池、礦山尾礦庫)。
關鍵設計:蝸殼內壁通常鋪設 “耐磨襯板”(如高鉻合金、橡膠),且流道光滑無死角,減少砂礫對蝸殼的沖刷磨損,同時避免砂礫沉積。
二、核心設計優化:適配砂礫的 “高磨損、高濃度” 特性
砂礫泵的工作原理雖基于離心泵,但為應對砂礫的特殊性,在結構上做了針對性優化,這些優化直接服務于 “高效輸送 + 抗磨損”:
過流部件材質:抗磨優先葉輪、蝸殼襯板、進口護套等過流部件,需選用高硬度耐磨材質,如高鉻合金(Cr27/Cr30,硬度 HRC 55-60)、耐磨橡膠(適用于細顆粒砂礫)、陶瓷復合材質,避免短期內因砂礫沖刷導致部件磨損(普通離心泵材質 1-2 個月失效,砂礫泵材質可使用 6-12 個月)。
葉輪結構:防堵 + 抗沖擊多采用 “半開式葉輪”(無前蓋板)或 “開式葉輪”,若采用閉式葉輪,會在蓋板上開 “防堵孔”—— 當砂礫卡在葉片與蓋板之間時,可通過防堵孔排出,避免葉輪卡死;同時葉片根部加厚(厚度 5-10mm),提升抗沖擊能力(防止大顆粒砂礫撞擊葉片導致斷裂)。
密封系統:防砂礫侵入機械密封采用 “雙端面密封 + 外沖洗” 設計,沖洗水(清潔水)壓力比泵腔壓力高 0.1-0.2MPa,在密封面形成 “水膜”,既冷卻密封面,又防止砂礫進入密封腔劃傷密封面;部分低端砂礫泵采用 “填料密封”,但需定期補充潤滑脂,避免砂礫磨損軸套。
進出口布置:適配固液輸送進口通常為 “水平布置”,出口可 “水平或垂直布置”,且進出口管徑較大(如 DN100-DN600),減少砂礫在管路中的流動阻力;部分砂礫泵設計為 “可移動式”(如車載砂礫泵),進口可直接插入砂礫池,無需復雜管路連接。
三、與普通離心泵的核心差異(原理層面)
編輯搜圖
總結
砂礫泵的工作原理本質是 “離心力驅動固液混合物輸送”,但通過 “耐磨材質、寬流道葉輪、防堵結構、專用密封” 的優化,解決了普通離心泵輸送砂礫時 “易磨損、易堵塞” 的痛點,最終實現對高濃度、高磨損砂礫混合物的高效、穩定輸送,廣泛應用于砂石開采、礦山尾礦處理、河道清淤等場景。
編輯搜圖
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(最多18字)
上一條 : 砂礫泵葉輪磨損會帶來哪些影響?
下一條 : 不同類型的多級泵在選型時需要特別注…


